这个冬季背负了太多的沉重,然而对袜子业的采访中终于捕捉到了让人兴奋的消息。来自各方的反馈信息显示,尽管去年金融危机也殃及到了袜子行业,但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行业去年的形势总体上还不错。今年由于受输美袜子配额取消、国家出台纺织振兴规划等利好因素的鼓舞,不少人对未来的行业走势也比较乐观。但阳光不会普照到每个人的身上,一些产品档次低、创新能力弱、设备水平落后的企业仍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百丈冰下的俏花枝
“袜子产业同样也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袜子行业机遇大于挑战。”在纺织服装行业一片哀歌的时候,中国针织工业协会袜子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艾古针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毅仁的乐观之语让记者顿生耳目一新之感。在随后的一系列采访中,记者找到了大量印证这种乐观的案例。
浙江义乌市袜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金善富是这样介绍去年义乌袜业发展状况的:“情况还不错,目前以内销为主,订单平稳增长。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有,但影响不大,这与义乌袜业有品牌、有市场有很大的关系。去年,对美国的出口下降幅度较大,南美和中东亚市场表现较好。”关于企业的情况,金善富说,义乌袜业的两大龙头企业浪莎和梦娜,去年的收益也较可观。浪莎以内销为主,市场逐步扩大,今年准备再上1000多太袜机;梦娜外销占了相当比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要大些,准备耕耘国内市场。关于一些产业集群出现中小企业倒闭潮的现象,金善富认为,这没有发生在义乌,一方面是因为义乌的企业资金实力较强,而且按中央意图做大业主,另一方面政府比较支持产业的发展,企业生存环境不错,也有较好的市场基础。
以生产中高档产品为主的丹吉娅有限公司,尽管主要业务中的70%是出口到美国、欧盟、日本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但在当前的形势下,外贸订单依然没有减少,已经排到了今年的五六月份。位于浙江诸暨的情怡袜业,最近将逆市而起,计划将员工人数扩大一倍,“没办法,现在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人手不够。”当家人何建涛如此叙述他的“甜蜜忧愁”。
“我们掌握的情况也是这样,虽然袜业是个小行业,但去年的市场情况要好于其他行业。”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她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是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的,袜子是一个消费依存度很高的产品,人们可以不买奢侈品,可以减少旅行的次数,但不能不穿袜子。同时,她也强调,目前掌握的这些数据还是去年的,今年市场是否发生变化很难预料,也许一季度就会有不好的表现。
袜业的1/3与2/3
尽管去年行业交了一份不错的答卷,但“利好”不是所有袜业企业的代言。
配袜工张小兰这个春节假期休得比往年都长,现在元宵节都过去了,她还在为去哪里打工而迷茫。年前她所在的广东南海里水镇大步村的一家袜企已经停产,当地停产的小袜企已有多家。里水镇是“中国袜子名镇”,仅大步村委会就有大大小小的袜子企业近200家,其中以做贴牌加工的中小企业为主。虽然大步袜企年生产能力高达8.6亿双,产值30亿元,但其出口值占袜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对外贸市场的依赖太严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订单大为减少,一些小企业率先倒下。即使是那些还在苦苦支撑的大企业,对今后也不看好,有些转向国内,有些转向其他行业。
据业内人士分析,尽管袜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但经济不景气时,一些人减少了购买量。“以前,美国人穿袜子是按功能分的——运动1双、做家务1双、出去又是1双,但现在分得没那么细了。以前袜子脏了,往往洗都不洗就丢掉,现在也‘耐穿’了,破了才会丢。”来中国采购的美国某连锁超市源头采购经理琳娜说。
困扰部分袜业企业的,除了订单减少外,还有订单回款周期的延长,后者使得企业不敢轻易接单。
如何解释袜业行业的“冷热不均”?袜业是否像纺织服装的其他行业一样,也存在1/3与2/3之分?对此,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的那位负责人表示,没有明确统计过是否有1/3的企业为支撑行业利润的优势企业。但可以肯定的是,有品牌、注重创新的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一定强于其他企业。
据了解,去年一二月份,梦娜袜业也感受到了次贷危机的威胁,但他们积极实施转型,在放弃部分外单的同时,开拓国内市场。另外,还毅然决然地从长期的OEM,转向品牌的打造,2008年梦娜销售额达10亿元,大大超出2007年的7亿元,如今梦娜正筹备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
产业升级迎接彩虹
中国袜业整体上是以一种期待的心情跨入2009年的,最大的期待就是输美袜子配额取消能带来市场份额的扩大,纺织振兴规划的出台更提振了行业信心。另外,国内市场也大有可为。据行业协会统计,每年中国袜业的市场规模在400亿元左右,目前还没有外资品牌的进入,国内袜业高档产品较少,给企业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正是基于这些因素,一些企业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上海艾古看好功能性袜子的市场前景;丹吉娅等准备进一步发挥品牌效应,加强对内销的开拓;还有诸多企业在申请注册自己的品牌……
孙毅仁认为,要想真正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行业必须打好基础。第一,要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与产品质量;第二,要加快产品创新速度;第三,提高生产力,加大设备更新力度;第四,提高市场意识与品牌意识,完善营销手段,进行多元化市场运作。看来要想分享市场“奶酪”,中国袜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