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全国首个袜业指数发布
期 ★棉价大跌难解企业困扰 服纺业迈入沉默转型期
内 ★浙江诸暨:市场更新换代 袜业版图需升级
容
▲ 全国首个袜业指数发布
10月18日,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在浙江省诸暨市发布全国首个袜业指数,它是袜业价格的风向标,将成为今后反映袜业动态的指示器,标志着诸暨市大唐袜业在全国市场有着话语权的作用。据了解,袜业指数分为原料指数、产品指数以及景气指数三个方面,原料指数反映着袜业市场采购情况,即成本面的分析,相当于PPI指数。而产品指数反映销售面的情况,相当于CPI。而景气度指数则反映着袜业市场最终的好坏与否。就像股票大盘指数一般,该指数通过袜业城电子显示屏、中国袜业网等途径定期及时发布。根据该价格指数可以及时全面了解袜业相关行情。它是袜业产业风向标,将成为今后反映袜业动态的指示器和“晴雨表”。
▲ 棉价大跌难解企业困扰 服纺业迈入沉默转型期
近期,棉价已经从最高峰时候的31000元/吨下降到了最低时的19000元/吨,但在广州召开的第11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上,中国出口企业的服装报价并没有因此而随之大幅降低。不少企业表示,受到订单变化剧烈、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库存消化缓慢等因素影响,坚挺的服装价格预计要到明年下半年才会出现回落势头。
事实上,在过去的3个季度里,出口价格提升一直是支撑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较快的核心原因,但在很多纺织品服装企业看来,这并不能掩盖中国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的种种困扰。和过往数年相比,中国纺织服装业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沉默”的调整与转型阶段。
内销、高价成纺织业增长支柱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最早、开放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一路高歌猛进,一直是中国出口产业最耀眼的一环。在1日广交会举办的纺织服装贸易高端论坛上,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说,纺织业不仅是中国传统的出口支柱,也是全球市场的重要支柱,“中国出口的纺织服装产品占世界市场1/3的份额,贸易对象遍布全球,为世界提供了大量性价比高、品质上乘的消费品。”
但是围绕在这个总额超过2000亿美元的巨大产业上的光环似乎正在不断“褪色”。来自本届广交会上的市场信息显示,当前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越来越倚重内销、低端制造业越来越受到国际同行竞争压力,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一位客户刚刚向我们下完订单返回欧洲,就提出削减每宗产品300件到500件的要求。这在以前的市场上,是很难想象的。国际市场的萎缩,让中国的纺织企业很受伤。”在本届广交会上,广东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事业六部总经理陈跃武说。
陈跃武的遭遇在过去的两年中并不罕见。作为我国最大的上市企业之一,江苏舜天(8.45,0.03,0.36%)集团副总经理曹小建说,同去年相比,海外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订单大幅下滑、单份订单额度急剧萎缩,“在一些品种上,海外订单量下降了70%以上。东部沿海地区纺织工厂开工严重不足已经是一种常态。”
但是相对旺盛的内销市场、高涨的产品价格多少掩盖了行业面临困难的严峻程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10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销售产值同比增长29%,而内销产值占销售总产值的比重高达83%;同时,如果剔除价格因素,纺织品服装出口数量仅增长2.5%左右,价格提升成支撑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较快的主因。
市场人士担心,纺织服装行业这种“赚了吆喝不赚钱”的出口态势令人担忧。有部分企业表示,只是由于订单和产量不足,不少企业还在消化积累下来的高价原材料,才导致服装价格目前仍居高不下。随着棉花等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下滑,纺织服装的高价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狂飙之后进入深层调整期
然而,和市场需求的急速变化相比,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在国际竞争格局中的变化更值得人深思。30年的狂飙猛进之后,来自竞争对手而不是市场对象的压力,第一次真正成为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与威胁。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纺织服装业的争端主要出现在中国和欧洲、北美等高端消费市场之间,主要内容是世贸框架上的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问题;但是现在局面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来自消费市场的压力在减小,来自新兴市场和周边国家与地区同类产业的激烈竞争却在不断增大,这些已经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未来5年最大的威胁。”一位产业资深人士这样向记者分析。
在本届广交会上,美国全国纺织协会副主席大卫·特朗布尔说,2009年以来,墨西哥、越南、印度等地纺织服装业的快速增长是不争的事实,“在印度,工厂主表示找不到足够的工人满足大量增长的订单;越南企业则表示,今年以来,他们接获的订单总额增长了20%以上。这在以前是比较少见的,其中相当部分订单都是从中国转移过去的。”
不少中国企业也承认,由于加工成本不断提高,在中低端和普通产品类别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了对“中国制造”的替代生产能力。“过去中国企业依赖低成本优势获得的订单向更有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转移,这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的。目前,我们的优势在产业链条的完善和先进管理经验方面,再过4到5年,随着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断成熟,这些优势可能也会消失。”山东康平纳集团销售副总经理朱跃猛说。
“沉默转型”再塑“丝绸之路”
“对于全球市场而言,行业竞争其实并不单是某家企业和另一些企业的竞争,而往往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竞争。从这个角度说,‘十二五’就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深层调整期。以往可以依靠国家谈判解决纺织品配额、贸易争端问题,缓解压力,现在也需要国家指导扶持,但更需要全行业意识到自己发展的方向,进行积极转型、调整。”曹小建说。
在广交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也提出了当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深层弊端:出口仍以贴牌为主,自主品牌、自主设计不到出口总量的10%;出口价格优势在削弱,人口红利在消失,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国际市场营销渠道匮乏,高附加值环节控制能力不足,缺乏国际竞争力……
“两千多年前,中国开创了丝绸之路,和世界市场展开纺织服装贸易。现在,她面临的是新的使命。”傅自应说。
不少企业认为,未来数年内,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会进入一种近似“沉默”状态的转型过程。其特征是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同时技术应用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攀升;同时,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会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快和国际知名销售品牌的合作力度,谋求在海外市场的营销渠道和体系。
傅自应说,中国政府会鼓励企业积极引进海外先进设计资源,将设计与研发转化为企业内在生产力,加强海内外交流与合作,拓宽发展思路,逐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品牌。
这是一个漫长征程的开端。曹小建说,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由于消费诚信、社会文化差异等因素影响,想在世界市场上迅速打造********并不现实,“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用十年、几十年的时间,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高价高质的产品形象,是完全可以期待的。”(新华网)
▲ 浙江诸暨:市场更新换代 袜业版图需升级
在诸暨市最新的袜业版图上,大唐袜业市场往西移了一个位置。但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水平位移,而是一次质的飞跃。这个总投资1.8亿元、占地56亩、拥有1200多个商铺的新市场,最近开始试营业。
“好比从以前的‘菜市场’,搬到了‘星级宾馆’一样,让我们每天感到很舒心!”在新市场里,中央空调、高档防滑地砖、时尚前卫的展示橱窗、全新的装修,让经营户石小英兴奋不已。
不光是袜业市场,还有大量的袜业企业,都在强势升级。今年,大唐镇有30多亿元的技改投资项目陆续上马,涉及袜子生产、原料加工、生产定型、检测销售等多个领域。诸暨袜业版图“2.0”升级版,正在加速形成。
诸暨袜业版图以大唐镇为中心,周边12个镇120多个村,都在其覆盖范围之内,这儿至少有20多万人从事袜业。今年1至8月,生产各类袜子125亿双,袜业产值370亿元。今年,大唐袜业被列为浙江省第二批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
升级袜业版图,需先从原料这个源头抓起。诸暨许多袜企尝试从源头上掌控话语权。海汛集团投资23亿元、年产40万吨的熔体直纺生产线,一期项目设备已落实采购订单,“我们一天可供1200吨的高质量涤纶,可以为企业降低3%至5%左右的生产成本。”海汛集团副总经理寿庆告诉记者。据大唐镇党委书记袁志刚介绍,今年,该镇新建或扩建投资千万元以上原料技改项目有27个,计划投资超63亿元。
大唐镇的袜机,原来大多只能织棉袜,面对利润高于棉袜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丝袜,只好“望丝兴叹”。今年,丹吉娅集团投资3.2亿元,引进了200多台世界顶级罗纳帝袜机,新上年产3000万条高档连裤丝袜生产线。“这种丝袜利润在30%左右,而普通棉袜只有5%。”浙江袜业副总经理李顺喜说。除了丹吉娅集团外,诸暨“步人袜业”、“东方缘”等10家袜企,也新上了丝袜生产线,计划总投资近15亿元。
诸暨袜业版图,正变得越来越绿色。袜子定型,会产生一定的废气污染。大唐镇政府将23家定型企业集聚起来,建立一个定型小区,利用八方集团集中供热。据测算,该小区运行后,每年可以减少废气排放20亿立方米,为企业节约能源成本1.2亿元。
为给袜业版图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大唐镇聘请了多名国内纺织专家,组成顾问团,对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纺织材料专家姚穆院士,多次到诸暨作讲座,还带领诸暨43家袜企到美国参加展会,在袜企老总中掀起了“头脑风暴”,引发了诸暨袜企对设计、研发的投入热潮。日盛纺机公司顾伯生做的驼毛袜,每双卖到1500元;锦裕集团在香港、上海设立设计工作室,聘请大量顶尖级的韩国设计人员,实现了从买设计到卖创意的转变。现在,防弹袜、牛奶袜、生态功能袜、防静脉曲张袜、足部穴位按摩袜等五花八门的袜子,大量涌现,诸暨大唐袜子家族越来越壮大,袜业版图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态。(浙江在线)(E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