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0573-87236646

所在位置: 首页 > 商务咨询
商务咨询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重中之重

发布时间:2024-01-24

    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在方方面面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有必要认识到——

   在“认识信息化的五个层次”中,我们已经列出了信息化的五个层次,而企业管理信息化正是信息化工作五个层次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在方方面面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以企业管理信息化为龙头、为基础。

   第三个层次的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当前我国信息化的核心或重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从国情上看,我国推动信息化的背景与美国、欧洲、日本等有所区别,主要表现在我国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推进信息化,不能离开工业化去抓信息化,为此,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两化齐抓、共同推进。我国工业化自身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信息化只有与工业化一起推进,才会有更扎实、更宽广的市场。不久前的.COM公司、电子商务泡沫等潮退潮进、虚无缥缈,就是因为没有与工业(特别是传统企业)很好地结合起来所造成的。美国曾经出现的120个月的长周期增长,也是其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成果,而后来出现的泡沫和问题,又正是其信息化领域投资过度,发展超出了其他工商企业的需求而导致的。我国是在不太富裕的情况下开始进入信息化社会,人均800美元的购买力和消费水平无疑将会制约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我国电子社区建设现在还只能在一些局部地区展开,要延伸到广大西部地区并不是两三年间可以完成的事;而单方面发展较多的信息产业也存在消费市场问题,像家电、手机、多媒体等产业,如果没有最终与中西部大市场相结合、与农民的消费相结合,在发展一段时间后就会失去其原动力,就会出现一些新的调整。据统计,2001年我国信息化发展只增长了24%,而前10年年均增长了34%,这表明某一个关键点可能已经到来。在这种国情下,我国在推进信息化工作时,特别要强调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强调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注意克服数字鸿沟可能产生的一些副作用。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差距不但体现在技术上,更体现在管理上。因此,在我国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必须将企业管理信息化作为重中之重。

   ● 从投入比例上看,第三个层次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当然比前两个层次(面向事务的信息化和面向部门的信息化)投入高,但是比第四个层次的企业信息化投入少,因此是投入相对较小的一块。从范围上看,企业管理信息化可适用于我国目前大多数能够生存和发展的企业,这些企业都需要抓好这项工作;而企业信息化中的生产过程信息化则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抓的。特别要强调的是,越是在中西部,越是传统产业,越需要抓好企业管理信息化,因为这有助于缩小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使中西部地区有可能出现超常发展,否则将会被甩得更远。现在,我国满足企业管理信息化所需要的技术已经成熟,一方面国内软件公司有能力帮助企业推进管理信息化;另一方面,国外软件公司近几年与国内企业有比较好的交流和接触,因此在技术上已不存在大的问题。另外,企业管理信息化所需要的人才准备也已基本到位。

   ● 看企业竞争力,要看生产能力,更要看服务水平。在我国进入WTO之后,国内企业亟需提高搞好生产和流通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在资本循环过程中,从将资金投入到企业中去、到经过一个生产循环过程制造出产品、再经过流通后又变成钱,在这个从钱到物再到增值的钱的过程中,资本周转用于生产制造的时间一般不到20%,而80%的时间集中在采购、运输、销售、库存等过程中。因此,与其说企业生产慢、生产落后,还不如说是流通慢、流通落后。通过抓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可以将制造之外的环节也抓好、抓实,从而大大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并相应产生很多新的资本资源。

   ● 从风险角度看,大量事实证明,企业管理信息化只要是从企业需求出发,规划做得比较好,一般在投入当年就能见效,两三年即可收回投资。因此,投资风险相对较小。另外,由于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在一个一个点上来进行,不同于电子社区特别是电子政府中一个层面一个系统的应用。因此,在我国信息化中的核心硬件还主要是靠国外产品的情况下,首先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信息安全风险也相对较小一些。

   因此,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当前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国在加入WTO后搞好经贸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返回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商务咨询
商务咨询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重中之重

发布时间:2024-01-24

    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在方方面面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有必要认识到——

   在“认识信息化的五个层次”中,我们已经列出了信息化的五个层次,而企业管理信息化正是信息化工作五个层次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在方方面面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以企业管理信息化为龙头、为基础。

   第三个层次的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当前我国信息化的核心或重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从国情上看,我国推动信息化的背景与美国、欧洲、日本等有所区别,主要表现在我国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推进信息化,不能离开工业化去抓信息化,为此,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两化齐抓、共同推进。我国工业化自身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信息化只有与工业化一起推进,才会有更扎实、更宽广的市场。不久前的.COM公司、电子商务泡沫等潮退潮进、虚无缥缈,就是因为没有与工业(特别是传统企业)很好地结合起来所造成的。美国曾经出现的120个月的长周期增长,也是其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成果,而后来出现的泡沫和问题,又正是其信息化领域投资过度,发展超出了其他工商企业的需求而导致的。我国是在不太富裕的情况下开始进入信息化社会,人均800美元的购买力和消费水平无疑将会制约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我国电子社区建设现在还只能在一些局部地区展开,要延伸到广大西部地区并不是两三年间可以完成的事;而单方面发展较多的信息产业也存在消费市场问题,像家电、手机、多媒体等产业,如果没有最终与中西部大市场相结合、与农民的消费相结合,在发展一段时间后就会失去其原动力,就会出现一些新的调整。据统计,2001年我国信息化发展只增长了24%,而前10年年均增长了34%,这表明某一个关键点可能已经到来。在这种国情下,我国在推进信息化工作时,特别要强调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强调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注意克服数字鸿沟可能产生的一些副作用。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差距不但体现在技术上,更体现在管理上。因此,在我国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必须将企业管理信息化作为重中之重。

   ● 从投入比例上看,第三个层次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当然比前两个层次(面向事务的信息化和面向部门的信息化)投入高,但是比第四个层次的企业信息化投入少,因此是投入相对较小的一块。从范围上看,企业管理信息化可适用于我国目前大多数能够生存和发展的企业,这些企业都需要抓好这项工作;而企业信息化中的生产过程信息化则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抓的。特别要强调的是,越是在中西部,越是传统产业,越需要抓好企业管理信息化,因为这有助于缩小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使中西部地区有可能出现超常发展,否则将会被甩得更远。现在,我国满足企业管理信息化所需要的技术已经成熟,一方面国内软件公司有能力帮助企业推进管理信息化;另一方面,国外软件公司近几年与国内企业有比较好的交流和接触,因此在技术上已不存在大的问题。另外,企业管理信息化所需要的人才准备也已基本到位。

   ● 看企业竞争力,要看生产能力,更要看服务水平。在我国进入WTO之后,国内企业亟需提高搞好生产和流通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在资本循环过程中,从将资金投入到企业中去、到经过一个生产循环过程制造出产品、再经过流通后又变成钱,在这个从钱到物再到增值的钱的过程中,资本周转用于生产制造的时间一般不到20%,而80%的时间集中在采购、运输、销售、库存等过程中。因此,与其说企业生产慢、生产落后,还不如说是流通慢、流通落后。通过抓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可以将制造之外的环节也抓好、抓实,从而大大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并相应产生很多新的资本资源。

   ● 从风险角度看,大量事实证明,企业管理信息化只要是从企业需求出发,规划做得比较好,一般在投入当年就能见效,两三年即可收回投资。因此,投资风险相对较小。另外,由于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在一个一个点上来进行,不同于电子社区特别是电子政府中一个层面一个系统的应用。因此,在我国信息化中的核心硬件还主要是靠国外产品的情况下,首先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信息安全风险也相对较小一些。

   因此,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当前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国在加入WTO后搞好经贸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返回